消费贷资金挪入楼市遭严打 目前个别银行已暂停批贷 入楼国庆长假之前
记者近日获悉,消费监管部门已启动针对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等乱象的贷资贷排查和打击。广东等地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月度监测机制,金挪要求各商业银行自2017年10月起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测信息。入楼
国庆长假之前,市遭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曾表态,严打银行已暂要严厉打击“首付贷”,目前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个别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停批
记者了解到,消费目前个别银行已暂停个人消费贷业务的贷资贷批贷。另外,金挪多家银行要求个人消费贷、入楼信用卡现金贷款等存量客户补充资金消费凭证等,市遭以进行再核查。严打银行已暂
监管频开罚单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指出,居民短期贷款主要是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之下,8月居民消费增速却呈现下降态势,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居民消费贷款最终被用来购房。
广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银监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显然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对此,监管层要求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针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等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做到胸中有数。银监会9月中下旬陆续公布的行政处罚中,由于个人贷款资金挪用被处罚的银行不在少数。如浙江银监局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作出罚款人民币6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挪用于购房”等;海南银监局对海口农村商业银行接连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发放个人贷款后未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管分析,对借款人违背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
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预计,个人消费贷等业务的结构与增速,将是监管部门接下来的核查重点。
个别银行暂停批贷
多位银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今年以来,在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等对公贷款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都将信贷资源转向了个人贷款、零售贷款等领域。尤其是针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高管等人群的对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现金贷款等成为各家银行比拼的焦点。
“之前基本上提交资料以后,一周内贷款就会到账。现在不仅是消费利率上浮,批贷时间也拉长了。目前我们给到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50%,30万以上只能走受托支付。”一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北京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贷对外宣称还在做,但基本暂停批贷,总行不给额度我们做不了。”该行此前个人信用贷产品一度可以授信到100万,但在监管部门相继下达严查消费贷款的要求后,总行立即收紧了各地分行的消费贷额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正在对存量和增量的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等进行再核查和调整:对已发放、未还清的贷款,要求补交消费证明材料(发票、发货单、转账凭证之类的),并进行贷后回访;对于再核查后发现疑点和问题的存量贷款,银行会立即进行收贷、罚息等。
银行业人士坦言,要完全识别贷款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完全掌控贷后资金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贷款客户直接从自己的贷款账户中将资金转账、刷卡到某个开发商的账户,否则作为银行来说,很难识别。客户只要把资金取现了,这条资金链基本就断了。更不用说现在有专门帮贷款客户腾挪资金的中介公司,他们太熟悉银行的流程,规避手法也很多。”
警惕居民部门高杠杆
国庆期间,记者采访江西、海南、陕西等地银行业人士发现,尽管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但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仍旧不算冷清,反映了老百姓的旺盛需求。
多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的额度一般就是30万至50万元,这笔钱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买房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在许多二、三、四线城市就可以付一套甚至几套房子的首付。”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消费贷款异常增加现象,其中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地区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5月以来明显攀升。按照其估算的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地区。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日称,这三年中国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已达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需警惕短期消费信贷或成变相房贷所产生的风险。由于消费贷款与按揭贷款的性质有所不同,其利率与风险也相应大于按揭贷款,目前不少消费信贷是通过向用户提供现金贷款的形式投放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放大了未来可能的违约概率,由此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引起监管当局的足够重视。
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9月以来,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要求严查消费贷,接下来消费贷将是整治重点,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短期内流入资金减少。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民继续加杠杆的难度较大。
肖远企此前强调,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
标签:消费贷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消费贷资金挪入楼市遭严打 目前个别银行已暂停批贷 入楼国庆长假之前】相关文章:
- 1创业板指涨3.44% 电力设备板块涨幅居前
- 2拍卖行丢失老人珍藏古玩:法院判赔480万元
- 3顺风光电去年亏损18亿元 财务压力陡增
- 4长信基金:对债券市场中长期不悲观
- 5“小金灵”上线助力你的换“城”计划_
- 64绩优基金经理内部调岗 公募业务重心或偏移
- 7银监会将对民营银行探索差异化监管
- 8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逾7个月新低 报6.1521
- 9沪指午后震荡回落跌0.14% 通信设备板块走强
- 10私募业绩分化 年内首尾业绩相差逾100%
- 11意大利机构称倩碧欧莱雅涉虚假宣传 罚款40万欧元
- 12客户质疑交行误导销售 律师称应做好风险提示
- 13永定城喜获“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荣誉
- 14央行澄清叫停传言 比特币价格恢复至3400元上方
- 15债基B份额折价率扩大
- 16花旗银行借记卡被指含收费陷阱
- 17滁州4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_
- 18中石化公布所有制改革时间表
- 1跳水世界杯总决赛:陈芋汐/全红婵获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
- 2长信基金:对债券市场中长期不悲观
- 3人民币创两年多最大单日涨幅 双向波动趋势明显
- 4中资银行代销基金热情降低
- 5宿州市离队入团仪式举行
- 6华商基金:人民币贬值将成长期趋势
- 7中邮基金任泽松:兵分三路“围捕”成长股
- 8交行董事长牛锡明:以对外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9宿州市多举措做强做优“甜蜜产业”
- 10澳新银行:黄金保持弱势 动能未来几天或有转折
- 11债基B份额折价率扩大
- 12招行以互联网逻辑创新银行业务模式
- 13中国消费者协会: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 14中石化公布所有制改革时间表
- 15贵州茅台去年净利增13.74%
- 16公募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 货基规模首超万亿
- 17经营贷利率跌破3% 银行“卷起来了”
- 18交行董事长牛锡明:以对外投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